專欄專訪
成就只是有缺陷的成功
「我認為成功是有層次的。最底層的我們說物質層次的成功,再來精神世界的成功,第三是心靈世界的成功,我們把成功分為這三層,在不同層級追求的東西也不同,都完成了,才叫真的成功,如果不能完成,就叫做有缺陷的成功。」
「人生當然應該不斷追求,首先就是追求最底層物質世界的成功,接著第一個覺醒才會來。可能是在生活與家庭到了不錯的水準之後,就會開始面臨物質世界的麻煩,也就是比不完,追不完,因為永遠有比你更有錢,事業更大,生活過更好的人。」
「當你在物質世界追逐太久會開始感覺空虛,這個空虛感,就是第二個層級在敲擊在撞擊你覺醒的契機,覺醒什麼,覺醒你該往另一個層次邁進了,你的精神層次在呼喚著你。一直停留在物質層次追趕的人,只是個欲望的傀儡,不能在物質層次停留太久。」
「精神層次是什麼,就是有些人會開始買骨董字畫,有些人會開始欣賞音樂,有些人會學茶,做園藝花藝陶藝,跟藝術性的美的東西相關,甚至有些東西別人看了覺得不值錢,你卻覺得很珍貴,這就是開始追求精神的滿足,進入第二個層次的成功。」
「我們追求的東西跟過往完全不同,剛開始走的時候,甚至會推翻過往擁有的一切,不該開好車不該吃美食,但走到一個更深的程度,就會來什麼他都能接受,都能欣賞,都能享受,這就是走到心靈層次的成功,跟另外一半的互動也會更好,一起成長彼此祝福,成為真正的生命共同體。」
「不管在物質、精神、心靈都互相依靠支持鼓勵。對進入第三層次的人來講,他會把內心的優勢發揮在現實物質世界裡,他的心靈層次還是擁有這些東西,只是他現在已經完成了那個階段,到達了人生最圓滿的階段。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功課,我們說這是相對的極致成功,並稱這樣的人叫做上人。不是只有宗教修行的人叫上人,上人表示上階層的人,他還是人,只是已經走到了更上層更深層的靈性階段。」
「到了第三層次,不但擁有好的環境,因為已經在物質層次成功了,也可以享受藝術帶來的喜悅,聊起心靈層次的世界也會有很深刻體會,可以接受生命帶來的一切發生,世俗事不再那麼重要,渴望能在靈性上有更多撞擊與火花。這樣的人會死而無憾,不管明天會在哪裡,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,他們都很泰然處之,散發出來的氣韻就是,我知道我這一生已經好的都用過吃過見過,夠了,一杯白開水也可以很有滋味。」
「所以會去比較物質世界的東西,最底層就是比較,我有你沒有,精神層次就是分享,而心靈層次就是支持與鼓勵,是一種合一狀態。也就是佛教講的一合相,沒有彼此,這樣的人離開比較之心很遠很遠,我們說物質世界是幼兒期,精神世界是叛逆期,心靈世界是成人期。」
「如果你說不要比較,不要比金錢不要比房子車子,還在說不要比較的人就是在比較,心靈層次的人會跳脫比較的框框,因為他沒有辦法回到小時候了,任何東西,沒有要也沒有不要,沒有好或不好,他已經都經歷過了,知道了,他也可以陪你玩物質遊戲,但無法在其中得到快樂,無法投入情緒一起燃燒,內心知道自己不在狀況內了,道家講覺醒,是在講這個東西,回得去的東西都不叫覺醒,回不去的東西才叫覺醒。」
「我只能從道家所知道的覺醒來談,是這樣一個『知道,而回不去』的狀態,到心靈層次的人依然可以跟物質層次的人互動,但感覺就有點像大人陪小孩辦家家酒,陪你玩一下,但心裡知道我的快樂不在此。」
「這一生會來到地球的人,多半前世就是卡在物質層次打滾,第一個層級的課題還很多,所以第一個層級的人數是最多的。金字塔越上面的層級,人越少,但這個金字塔是人來這一生必須追求的。」
「物質也有,內心也有,就會像蹺蹺板一樣出現一個平衡,這樣的人才是圓滿的。不要說我是修行人,所以只吃稀飯穿得單薄,讓自己又凍又餓,這不是修行,這是另外一種追求過頭的展現,雖然修的是靈性,但做的還是物質層級的事,還在比較。」
「你今天送一台賓士給我,我也會開,也會很高興,但我更可能把它賣掉,把換得的錢拿去做服務弱勢的事,我會更開心,如果有人送一台賓士給我,我還不開心,道貌岸然,那不是修行人。修行人怎麼還會有開不開心這件事,當然有,沒有就不是人了,修行人不會捨離喜怒哀樂,如果捨離就不是修行,那是偏執狂,修行人必不能偏離人該有的喜怒哀樂或物質,只是這些都不能夠綁住你,困惑你,看到好東西我會明白並欣賞它的好與美,但不會去想要擁有它。你要把賓士拿回去也可以,快樂的心不會因為這台車是不是我的而改變或縮小。」
「當某一種壓力多到一個程度,就會爆炸,但是它有沒有一個時間限制,沒有,是一直以來人類不斷在覺醒,沒有因為現在是二O一幾年。只是以前的速度很慢,近代人覺醒的速度會越來越快,而心靈圈喊出這樣的口號,我認為可以號召更多人去重視這個議題,感到有危機就會思轉變,重視這個議題,這是一個號召覺醒的運動,喚起大眾的意識,但覺醒一直都在。」
「我的講法是,頓悟在剎那間,你的思想全盤豁然開朗,這個事件再也沒有辦法困擾你了,而且,重點是,你也從此不會再被這類型的事件困擾,這就是從一片迷惘中突『啪!』的放掉,這就是道家的頓悟。而開悟則是完全爆炸性,看待一切的視野從此不同,這是另外一件事,跟覺醒沒有關係。覺醒是一種察覺到自己的起心動念,跟開悟不一樣,不過,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只是『覺』,還沒有到『醒』,醒的話就是不復返,再也回不去了。」
「人類覺察事物的時間不會長,因為有個壞習慣,一旦覺察就開始自我批判,當批判的時候就會失去自我覺察的力量,除非你再次覺察到自己正在自我批判,所以為什麼修行要有老師帶,就是不要讓你陷入一重又一重自我批判的陷阱裡。也就是為什麼,覺醒 ,是每個階段都要走過,不可能跳級,不要說物質層級的東西我不要,直接跳心靈,這不可能,物質層級該做的努力都還沒有經過,就是逃避。」
「我們有沒有完成人生該歷練的?這三個層次都去經歷去體驗,才真的成功。釋迦摩尼佛是個覺者,但他小時候是個王子,他也結婚生子,也菩提樹下靜坐,他體驗過三層次,他告訴你人生這樣才叫做完整。沒有從金字塔底部慢慢往上爬,第一步就從頂端開始,這樣根基不穩,空中樓閣難道不會垮嗎!不知道人生該怎麼辦的人,就是忘記往更高層次繼續追求,人生還要繼續找的境界還很多,還要追。安逸,為生活而生活,這就是停滯的狀態,以為世界就是這樣,人到這樣還沒完呢,還有很多更快樂的事情,比談戀愛,金榜題名,發財,兒女光耀門楣都還要快樂的事情,你一定要去追,覺醒,去體驗心靈層次那種大過現有快樂幾千萬倍的快樂。」
─ 紫嚴導師 講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