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專訪

【魅麗雜誌96期】

四大元素聚集-學會不帶目的付出愛

「有些人說天災發生,是不是業報?首先,自然界裡沒有懲罰,『道』裡面也沒有懲罰,這是自然現象。從災難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世界上有四大現象,『成、住、壞、空』,這雖是佛教的講法,但道家也非常認同,沒有東西是不改變的,只是在改變中我們怎樣有更多學習,並且更認識自己,災難會讓人心省思。」

「人禍當然會令人憤怒,因人而起的衝突,不管多微小都會令人不舒服。但在不舒服當中,我會學習到一些事情。每個人的心性不同,有人可能只停留在負面感受,我們可能一百次一千次都是用負面回應,但只要有一次突然靈光乍現『我可以用不同的態度回應』,就翻轉成正向了,漸漸地,用正向態度回應的機率越來越大,我就會越來越有力量,整個人生都因此轉變。」

「災難可以讓我們重新省思,不管在想法上、在環境上對人都會有幫助,都是改變與重整的機會。」紫嚴導師這麼說。我們可以透過外界的變動去看到自己內心的狀態,「從風災中、水災中、火災中,土石流中,都可以看到自己不足的東西。災難給我們的震撼,會啟動內心不同的感情。人的內心隨時都會被外境啟動,人與人的相處也是這樣,一段談話,可能在對方離開好一陣子之後,沉澱出了新的解讀。」

「重大災禍不一定會瓦解一個人,當你的心處於負向的時候,一場大雨也可以令你跌入谷底。居住在都會區的人,也許不見得像偏遠地區的住民這麼容易受到天災侵襲,但生活中要受的罪可能更多。環境的污染,擁擠的交通、辦公室的人際壓力、上司的要求……這些長時間的煎熬,或許更讓心靈痛苦,這就是我的心智狀態,我要怎麼昇華去改變每一個解讀。」

「有人會在災難中看見自己的福氣,有人會為受災的人感到哀傷與遺憾,也有的人會覺得:那些不重視水土保持,只想賺錢的人,現在得到教訓了!有各種想法會出現,因為前世今生的種種經驗種子,會讓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,而我們必須鍛鍊自己從這些解讀中昇華與學習。人會不斷有新的想法,這些想法不管是好是壞,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塑造更好、更高能量的集體意識,去影響更多的人。」

「對受災的人,投入太多的愛或情感也不好。像我們這次帶了一百多個志工去為弱勢家庭整理,在行前我就有提醒,去到現場只可以負責清理與打掃,但不可以留電話給案家。」

「當愛給得過多,就會引發其它狀態。正常情況是,感謝案家給我們機會,讓我們學習關懷,我們學習到了,他們也獲得清潔的環境。給得過多,就會出現不平衡,這時候要適度收手,透過居中單位去協調。當你太軟,就會給別人想要凌駕你的欲望,但如果你的軟中有堅定,有愛也有原則,彼此就會知道界線在哪裡。不過,儘管遇到這種事情,也千萬不要對人性感到失望,因為這樣的果,不是他們的問題,是我們沒有守好分際,讓雙方在一個平衡的機制下學習。愛人的同時要多一點點智慧,而不是以後都不要做善事了。」

「愛的時候、給予的時候,就是好好愛,給對方他所需要的。而這個愛跟給予,要做到不讓對方有負擔,也不會產生依賴。覺得尺度很難抓,是因為我們放了太多『自己』在裡面,投射了太多自己的情緒,如果只是自然互動,這個分際一定不會難抓。如果摻入太多想法,就會有很多的該與不該、該做到什麼程度的考量。如果付出的時候,覺得自己是犠牲與奉獻,那肯定會對方痛苦,你也痛苦。」

「那可能是我們心中有某些壓抑的部分,去對這個人或這個事件做了投射。這股情感,可能是源自過去未竟的遺憾,是釋放某些壓抑,卻不見得是愛。這就是給多了,而不是自然的關懷,講句難聽的,你只是把對方當工具,宣洩你無處可去的愛,這樣過了頭的愛,一定會引發後續的問題。記得,同理與同情不一樣,不要可憐別人。同情會讓對方不舒服,覺得這樣的關注不是他所需要的。」

「平常心,不要帶有任何過往的情緒,放下自己的心思,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,就會知道該怎麼做、進退的分寸在哪裡。道家講求自然均衡的交流,打從內心誠懇地去做一件事情,而不要帶有太多目的。人的腦子就是一直在悔恨過去,擔憂未來,很多心理疾病都是這樣產生,繼續處在這樣焦慮的狀態,真的沒有力量。」

─ 紫嚴導師 講述

 

魅麗雜誌